当前位置:
首页 >
机构 >
离退休干部局 > 《老干部园地》期刊 > 2019年 > 2019年第03期
生死与共战友情
日期:2019-10-17
作者:冯永年
来源:离退休干部局
【字号:大 中 小】
打印本页
1974年,我脱下了军装,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。户口簿上兵役现状一栏印上了清晰的四个字“退出现役”。几十年过去了,始终保持一个习惯,每年的腊月廿九都要给几位肝胆相照、生死与共的老战友打电话,祝贺新春佳节、互致吉祥安康;共叙军旅生涯中那段艰苦卓绝的经历,畅谈雪域高原藏族同胞对人民解放军的厚爱和支援,聊一聊绿军装飘洒着洁白哈达的愉快心情。每次通完电话,内心都充满了欣慰,兴奋心情难以言表。
自从用上智能手机,我和最敬爱的老指导员刘子和经常微信视频。指导员祖籍陕西蓝田,已至耄耋之年的他,头发染满了白霜,但眼神还是那么坚毅、果敢,更不失老大哥般的那种慈祥、和蔼。我开玩笑要看看老人家长期吸烟被熏的蜡黄手指,刘指导操着浓重的陕西口音:“不吸咧,早戒掉咧!”双方会心地哈哈大笑。“你复员回到首都北京弄撒咧?”他在问我在北京干什么工作,我就把自己的事情跟他合盘讲讲。每次聊天都意犹未尽,萦绕在思绪里的生死相依、铁汉柔情、感动一生的故事太多,道不尽、说不完、听不够,恰如古诗词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实在太贴切了。
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,克节朗战役我军大获全胜,我们的任务是修筑军路,每天都是十一二个小时艰苦的施工作业,夜间为连队站岗是最煎熬的时刻。依稀记得,凌晨两点到三点的岗哨,我睡眼惺忪抱着枪来到执勤位置,四周一片漆黑死寂。哨位离连队200多米,不远处印军溃败留下的一个油库,东倒西歪有200多个油桶,十月的高原温差特别大,油桶热胀冷缩,不时发出巨大的“咚咚咚”的响声。河滩的鹅卵石上飘浮着印军士兵的尸体,沙沙作响的竹林,朦胧暗淡的月光,这可是守住全连战士安全的重大责任的岗哨啊!一个人,心中充满恐惧,子弹上膛、神经绷紧,无助的孤独,都能听到自己心脏怦怦的跳动声!
这时听到远处传来熟悉的脚步声,对过口令,是刘指导员查哨来了,心里涌上阵阵暖意,眼泪却不敢掉下来。刘指导员像个老大哥,拍拍我的肩膀,心里踏实多了。我挺起胸膛,展现出军人的铮铮铁骨!
最令人难忘的是1964年10月我宣誓入党的那一刻,那晚收工归队,在连部的帐篷里,一盏昏暗的马灯下,刘指导员和一个排长高举鲜红的党旗,党旗上的镰刀、锤子熠熠生辉!我紧握右拳,庄严地入党宣誓!记得最后一句誓词“永不叛党”,是喊出来的!宣誓毕,刘指导员握紧我的双手:“乡党(陕西关中人对老乡的称呼),你能滴很,是共产党员了,更要加油干咧!”我是三班长,指导员称呼我“乡党”,好亲切,是对我无限的信任和夸赞!我记住一辈子!
刘指导员转业回到蓝田后,十年前又访问了老部队,亲自到西藏边陲的烈士陵园,为三连牺牲的烈士扫墓。50多年前,有7位年轻的战士为祖国的安宁,长眠在西南边疆。在陵园中,他只找到其中的4位,为英雄烈士献上一束花!回到陕西,刘指导员给我寄来了4位烈士墓的照片。生死与共战友情,指导员用心良苦啊!
近日惊闻逝讯,令我茫然和热泪盈眶。刘指导员,我最亲爱的战友驾鹤西去了,殁年86岁。愿在天国的老指导员、大哥和战友安息!
逝者已去,生者如斯。有生之年,我将铭记战友情谊,延续光荣传统,带着崇高使命,投身伟大复兴新征程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,告慰亲爱的战友,让自己的余生更有价值、更有意义。
(北京站活动站退休干部 冯永年)